为什么iPhone在像素数量上没有咄咄逼人?像素数代...
反躬自问网
2025-04-05 08:30:30
爱尔兰高威梅雅理工学院的马洪指出,目前还不清楚塑料对人体健康有何影响,但有两大顾虑,分别是小型塑料分子,以及窝藏在微型塑料上的化学分子与病源体。
其中,三聚环保位列榜首,净利润超过12亿元,较去年涨幅达到近50%。从目前的政策布局来看,多部门从多角度出台政策,提升了环保产业市场需求的刚性,为环保在十三五形成新一轮的发展做好了铺垫。
与政策利好相呼应的,还有争相涌入环保领域的国家和社会的投资,以及技术的不断迭代升级。就营业收入来看,盈利为正值的70余企业中,有9家一举实现业绩翻番。就下半年产业发展趋势,业界分析普遍指出,细分板块中,水处理与环境监测板块获益明显。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环保板块41家公司披露2017年半年业绩预告,板块预计净利润累计将超过50亿元,同比增长近30%未来,节能环保产业仍将继续驶入发展快车道。
2017年以来,在一系列环保政策的驱动下,环保产业更是快马加鞭奋蹄疾进。而据环保部规划院的测算,十三五期间,环保投入将增加到每年2万亿元左右,十三五环保总投资有望超过17万亿元。再看京津冀的民用,民用是每平方公里1.1吨,几乎是电力的2倍,所以大家可以看到随着治理进程的推进,主要矛盾在转化。
同时我们再看,这是全国主要区域PM2.5化学成份的构成,这里用了两种办法,一个是地面的化学构成,一个是卫星反演和模型结合做出来的化学构成,按照几大区化学构成的变化,可以看到主要的结论是,到目前为止,二次无机颗粒物还是比例最高的,其次是有机物和黑炭。第二,相对于大气环境容量而言,目前我国的主要大气污染物的总量仍然明显偏高。第二个特点,中国的城市化和世界水平相比,2009年中国工程院和环保部曾经做过一个中国环境宏观战略的研究报告,我参加负责中国城市环境部分,得到的基本结论是中国的快速城市化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因为它分析了过去50多年全世界16个国家城市化过程当中工业化驱动城市化的关系,中国是明显已高出世界平均水平的工业化拉动城市化。这个数还不算完,2015年2500万,2016年2700万,奔3000万指日可待。
可以看到从全国的总颗粒物排放来讲,我们的电力一直是很低,从九十年代开始就不是最高的贡献者。这是我今天想要发表的几个观点。
今年9月1号,北京出现了100多的比较高的二氧化硫和PM2.5浓度,这是在北京做的PM2.5的构成,从29号到9月2号,里面40%左右的硫酸盐。同样,每一年可以画一张图,当然火电厂的量在增加,但是绿颜色出现滞后了五年,从2010年之后开始出现。但是它已经拿不出大头了,大头在非电工业和民用散煤,成为进一步减排的主要领域,比如说京津冀及周边7省市地区,700多万吨的二氧化硫排放当中,非电和民用散煤排放高达580万,占了83%,这说明加大民用散煤和散乱污企业治理力度,还有加大非电工业治理和冬季错峰生产力度,是进一步释放减排潜力、实现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的正确途径。大家可以看到这个图,这是北京,北京当天的PM2.5从8月29号到9月3号增长的非常快,但是二氧化硫从29号开始一直没有变,很低,天津也差不多这样的现象,但是别忘了在整个华北地区不仅仅是北京、天津,还有西边的大同,二氧化硫到100多,南边的邢台也是非常高的。
所以快速的工业化里的钢铁、水泥、煤炭的消耗是标志性的,现在全世界每年消耗的煤有一半多是中国消耗的。就是从变化因子上可以看到特点。虽然现在这些问题一个一个逐步消失出了老百姓视线。第三个是哪些部门贡献大呢?左边的是所有前面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黄颜色是活动水平,就是电力的增加,活动水平的增加是增加氮氧化物的,怎么使二氧化硫总的水平下降呢?实际上是排放因子下降,就是技术水平的提升,从原来二氧化硫曾经标准500、1000都有过,现在到了几十的水平,从特别排放限值再达到超低水平,所以从环保的角度一点不客气地讲,我们整个的水平跟国际上相比,在煤电的污染控制上我们是先进水平也好,领先水平也好,我想都不为过。
我说的未来展望不是说新技术,而是治理,环保部刘司长经常在用这个图,基本上是一个业务化的图,可以解释一下,这个图的横坐标是四年时间每一年12个月,纵坐标就是华北地区2+26个城市,不用看浓度的分布,就看五年PM2.5改善的程度,全年平均肯定是改善的,目测就可以看出来,但是在冬季还是仍然有不少问题,这些区域比如说对应到石家庄,在去年12月份,今年1月份,往往出现在这些时段的时候,我们正在治理过程当中,尽管年平均改善了,冬季还时有发生的重污染。就是我们用了几十年才凑够了1000万,但是仅仅用了四年就干出了第二个1000万,变成了2000万。
这是全国31个省市几大块,可以看到电力占的很低,比如说山东的排放量最大,它最大的一块还是蓝色的工业,即使电力占的比例非常小了。这个增长量如果均摊在960万平方公里,也没有那么大的麻烦,但是并没有均分,和我们城市化的分布很相似,集中在东部地区,特别集中在京津冀地区。
我作为一个干环保的工作者,举双手赞成这些快速,因为它给全国老百姓带来了生活上的改善,但是在全国老百姓享受这三个快速带来的生活改善的同时,也正在承受它带来的一些环境的后果。但是另外几个指标,比如说工业,整体是往上升的,交通在二氧化硫的贡献很小,还有民用的量,虽然不是最大的,但是也是略有上升的结果。二次无机颗粒物就涉及到二氧化硫变成了硫酸盐,氮氧化物变成了硝酸盐,无论是地面观测还是卫星反演得到的结果都是这样。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到现在的阶段,大气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高度关注。分析1990年到2010年中国各类大气污染物排放的情况,除了2005年我们的二氧化硫开始出现拐点,在2010年之前各类大气污染物,都在大幅度增长。刚才讲到我们在八九十年代的时候,困扰我们的是二氧化硫、二氧化氮、酸雨、烟尘,世界上曾经出现过,我们说大气污染有两种,一种是相对简单一点的就是一次污染,排二氧化硫,出来的还是二氧化硫,两者之间关系非常明确。
第一,煤电减排是中国最近十多年来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这几种核心大气污染物实现总量下降拐点最大的工程,这点是不可质疑的,并且它同时为我们的质量改善起了作用,为我国酸雨问题的基本解决和雾霾问题的改善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这点也是不容置疑的。第二个因素是这些工业里又分解成什么样的排放量呢?热力的、各类工业锅炉的红颜色很多,还有钢铁、水泥、石灰、砖瓦、玻璃、炼焦等等,这些行业的排放量在现有的总排放量里已经占了绝对的量。
所以说我们的污染有非常明显的工业污染的特点。但是还有另外一种复合污染,到现在为止出现过三种,一种是酸沉降,第二种是臭氧,第三种是PM2.5。
所以说我们是快速城市化、快速工业化和快速机动化。第三,随着近十年治理进程的推进,煤电减排的潜力已经非常有限,我们还有好多超低排放的改造要向前推进,现在刚刚到一半,到2020年之前还会再贡献。
再细说,卫星和地面激光雷达都可以给出变化的情况,也就是说我们不能孤立的看一个城市,也有可能有的时候不是对北京,而是另外一个城市,周边影响它,也可以做反向轨迹、前沿轨迹等等不适用于危险废物经营单位从事的各类别危险废物收集、贮存、处置经营活动的环境影响评价。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中与危险废物管理相关的工程分析、环境影响分析、污染防治措施技术经济论证、环境风险评价、环境管理要求等专题进行重点评价,弱化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公众参与等专题。《指南》符合国家危险废物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要求。
问:《指南》有哪些特点?答:注重相关法规衔接。环境保护部近日发布了《建设项目危险废物环境影响评价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对建设项目产生的危险废物种类、数量、利用或处置方式、环境影响以及环境风险等进行科学评价,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污染防治对策措施。按照危险废物相关导则、标准、技术规范等要求,明确危险废物环境管理与监测要求,依照相关管理规定开展适时环境影响后评价要求。
《指南》适用于需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建设项目,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建设项目,相关内容可适当简化。问:《指南》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答:《指南》主要提出了产生危险废物的建设项目危险废物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要求,主要包括工程分析、环境影响分析、污染防治措施技术经济论证、环境风险评价、环境管理要求、结论与建议等专题。
环境影响分析、污染防治措施技术经济论证等专题突出贮存场所、运输过程、利用或处置方式的影响分析和措施管控。针对目前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有关危险废物监管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按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HJ2.1)及其他相关技术标准的有关规定,我部印发《建设项目危险废物环境影响评价指南》,用于进一步规范建设项目产生危险废物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指导各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开展相关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持续推进危险废物全过程管理,有效提升各级环保部门对企业危险废物的监督管理水平,切实从源头有效防范危险废物污染环境。问:《指南》发布的主要背景是什么?答:环境影响评价作为我国环境保护法律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是我国执行环境管理制度的有效抓手。对于所有产生危险废物的建设项目,应科学估算产生危险废物的种类和数量等相关信息,并将危险废物作为重点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在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相关章节中细化完善,环境影响报告表中的相关内容可适当简化。
二是全时段评价,包括建设期、运营期、服务期满后等全时段。三是全要素评价,包括环境空气、地表水、地下水、土壤等全要素,同时还包括环境敏感保护目标等,做到危险废物环境影响评价、监督管理的全覆盖,提高建设项目危险废物环境影响评价的规范化水平。
问:《指南》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答:重点评价,科学估算。一是全过程评价,包括建设项目危险废物的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等全过程。
问:《指南》的适用范围有哪些?答:《指南》规定了产生危险废物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内容和技术要求。其中,工程分析专题突出固体废物属性判定及危险废物产生量核算。